1.文学院简介
文学院现有两个本科专业和一个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语文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30人,在读博士5人。文学院现有本专科在读学生1357人,在读研究生92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1978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6年获得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特色专业”,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品牌专业”。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特色优势高水平专业”,2020年9月顺利完成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察工作,2020在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获得A类评价,2021年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多年来建成了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科建设成果丰硕和社会影响广泛的重点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创办于2005年,是吉林省最早获批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依托学校强大的师范类专业优势资源,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为专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汉语国际教育形成了专业的特色优势,2020年被评为长春师范大学优势专业。形成了“强基础、厚学科、重实训”的专业理念。构建了与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学科融合的“新文科”课程体系。形成了以汉语本体研究及中国文化为基、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翼、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为魂的学科特色。建立了“学科基础+海内外双实践”教学体系。2020年获得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拥有2个吉林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文学美育研究中心”;一个《昭明文选》研究所;一个近代文献影印报刊研究中心;一个藏书30000余册的图书资料室和用于学生技能培训的微格室。
学院专业建设扎实推进,近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吉林省一流课程1门,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吉林省精品在线资源共享课程4门,6门省级优秀课和3门校级精品课;建有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区1个;师资队伍近五年获得“吉林省突贡专家”、“吉林省高校学科领军教授”等称号14人次,2016年获评吉林省名师2人、省教学新秀1人。教师获得全国青教赛二等奖、吉林省青教赛一等奖、吉林省说课大赛二等奖、吉林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文学院秉持文学美育、科研兴院发展原则,夯实学科基础。科研实力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拥有国家社科基金10项,顺利结项4项,教育部课题10项,国家古委会课题2项,吉林省社科基金及教育厅课题77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41部。获得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长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CSSCI86篇。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各类竞赛获奖100余项,获得“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语文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连续三年获得吉林省语言文字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以及全国文秘速录比赛一等奖。获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9项、省级25项,发表学术论文CSSCI级别1篇,省级论文上百篇。毕业生中涌现如全国十杰教师李元昌、吉林省十佳教师石馨等优秀代表,他们面向基础教育,成为国家基础教育战线的重要力量。
2.外国语学院简介
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77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办学传统,现已建有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和阿拉伯语八个本科专业和英语教育、应用俄语两个专科专业,并承担着全校的大学外语教学工作。现有在校生2321人,专业教师16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8人,博士学位教师42人(含在读),硕士生导师36人,并常年聘请近15位外籍教师。
学院2007年开始研究生教育,培养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及日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研究生,2014年获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5年开始招收英语笔译、日语笔译和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2018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形成了语言学理论及应用、外国文学与文化、区域与国别研究和翻译理论与实践四个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杏坛名师1人,杏坛精英4人,黄大年式教师1人,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7门网络在线课程,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示范项目、1个省级高等教育研究基地,1个国家社科项目,3个教育部项目和近百个省级项目,教学研究成果丰富。学院还设有翻译研究所,获批了“英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特色之路,以特色求生存,避免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英语与多语种协同发展路径,提出“依托师范教育,发挥英语优势,突出多语特色”的多语共建发展模式,积极培养多语种基础教育师资和双外语优秀人才,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和合作,先后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西班牙、阿根廷等国家近20所高校建立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项目多种多样,每年派出一百多名学生到这些高校去学习。学院还先后与法国驻沈阳总领事馆、西班牙使领馆、俄罗斯皮亚季戈尔斯克大学、日中口述历史研究会建立了法国文化中心、西班牙文化交流中心、普斯金俄语中心和日本文化中心。学院十分注重营造语言学习氛围,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技能培训四年不断线,每年组织高师英语职业技能大赛,英语演讲、英语口译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在各项外语类赛事中,我院学生的表现获得好评。
学院自成立以来,以其严谨的教风,高质量的教学,培养了39届本、专科毕业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省市区的外贸企业、大中专院校、事业单位,从事着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2014年我院被评为吉林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6年、2018年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在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均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英语专业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完成了吉林省首批师范专业认证,“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吉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院声誉不断高涨,录取分数线一直居学校首位,高出本省二本分数线100分以上。
外国语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凝心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机遇,努力拼搏。以英语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以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建设为重点,加快多语种专业建设的步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内涵建设力度,以特色求发展,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把我院建设成国内有一定影响、省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学院。
3.政法学院简介
政法学院始建于1978年的长春师范专科学校政治系,于2005年正式组建政法学院。学院师资优势明显,现有教职员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0人,党务及行政人员10人;教授与副教授1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0%;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教师25人,高学历教师占比62.5%。拥有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2人,吉林省“C类”评级及以下人才5人,吉林省智慧教学创新大赛获奖教师2人,长春师范大学师德榜样2人。
学院以培养公共事务类优秀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形成了涵盖法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从辅修学位、第二学位到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法学、行政管理、图书馆学、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和法学第二学士学位、法学辅修学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有图书情报(MLIS)、公共管理(MPA)、社会工作(MSW)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点,下设公共管理与服务、司法服务两个方向。法学、行政管理、图书馆学三个专业被评为学校优质专业,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现有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社会工作实验室3个,建立了50余个优质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有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吉林省精品在线课程1门,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精品示范课程4门、混合示范课程9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把学术研究作为强院之本。拥有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廉政建设)研究基地,吉林省高校新型智库(监察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研究智库)和东北区域城镇化建设研究所3个科研平台,建设有吉林省廉政建设研究基地资料室。近5年来,学院获批省级以上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6部,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十余项。学术活动蓬勃开展,举办有一定规模的学术会议、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共计50余次。学术交流广泛,每年有多名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到国外知名大学交流学习。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学院工作,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全院师生创先进、争一流,学院党总支先后获评长春师范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培育单位,长春市“高校文明杯”创建先进单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院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几代政法人艰苦奋斗,教科研、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政法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进取,不忘初心,秉烛育人,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砥砺前行!
4.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历史学、人文教育、文物与博物馆学、旅游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方向)5个本科专业和酒店管理1个专科专业。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历史教学、旅游管理职业技术教育两个专业硕士授权点。2013年开始招收“东北民族与边疆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
历史文化学院成立于2005年,其前身是长春师范学院历史系。早在1995年,历史学中的专门史就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199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中国史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重中之重特色优势学科,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建设学科(一流学科B类)。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15人、博士生导师8人、拥有博士学位39人;国务院津贴获得者1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家5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3人。
学院现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吉林省“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基地、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门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优秀课、1门省级网络视频公开课、1项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同时,学院还拥有4个省级重点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吉林省高校智库。
目前全院师生正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努力传承半个世纪来几代学人宵旰勤劳的创业精神,引领“明德树人,守正出新”的风气,实践“学无止境,行为师表”的校训,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力争创建“教学质量一流、研究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院系。
5.教育学院简介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于2018年3月在原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整合组建而成,目前是我校规模最大的学院。
原初等教育学院始建于1906年4月(清光绪三十二年春),是一所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老校。原教育科学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长春师范大学建校之初的教育心理教研室。1984年5月学校在教育心理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教育中心;1993年1月教育中心更名为师范教育部;1995年1月师范教育部更名为教育科学研究所;1998年1月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名为教育心理学教研部;2002年7月,在教育心理学教研部的基础上成立教育科学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人;学院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霍英东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吉林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长春市政府“师德标兵”;长春市教育系统骨干教师,吉林省“最美教师”和校级“最美教师”。
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学生3158人;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特殊教育6个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1个专科专业;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教育学获批吉林省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学科、吉林省特色优势学科A类学科。已建成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部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个特色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门省级精品课和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培养研究基地——东北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吉林省教师教育“供给侧”研究基地、吉林省学前与小学教师的培训基地以及基础教育研究所。同时,学院下设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师政策咨询与研究中心、“互联网+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学院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吉林省少先队工作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
近年来,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项,成功申报省级科研、教研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教材28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科研奖励60余项。
近年来,学院先后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吉林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019年度教育学学科十大关注度高校”、“长春市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长春市三八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育学院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教师教育的有利契机,认真落实学院确定的“秉承传统,突出特色,创新发展”,做好“师字文章”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动力,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根本,以服务基础教育为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基础教育师资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努力把教育学院建成“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服务社会”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6.国际交流学院简介
国际交流学院(InternationalExchangeSchool)成立于2004年,负责长春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项目管理和学生管理,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和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两个专业。
学院建院伊始,秉承“合作育人,融合创新”的办学理念,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优质的课程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师资队伍包括校内有海外学习经历的优秀教师以及全球选聘的外籍教师。澳洲合作高校南十字星大学每年选派教师来学院讲授核心专业课程,开展教学督导。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毕业生因娴熟的英语应用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在人才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就业去向包括酒店服务业,会展策划,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软件工程领域,信息技术部门及网络工程领域等。通过合作办学项目赴澳洲留学并完成学业的学生可获得长春师范大学和南十字星大学双学士学位,留学生中80%以上在海外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学位。
7.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现有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与金融4个本科专业和保险学、电子商务2个专科专业;拥有公共管理、职业技术教育(财经商贸方向)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备了从学士到硕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专任教师近40人,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4人(含在读)。主持参与科研、教研课题30余项,发表CSSCI论文40余篇,省级论文180余篇。学院始终以“厚基础、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和围绕“立足东三省,辐射全中国”的办学宗旨,坚持“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培养侧重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及大中型企业基层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拥有先进齐全的各类现代化教学实验设备,总价值600余万元。为拓宽学生就业面,学院与3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势头良好,考取研究生、公务员、银行等机构人数逐年大幅上升,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100%。
8.音乐学院简介
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始建于1977年,初始为专科建制,1996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生;2002年增设舞蹈学专业;2012年增设本科音乐学中俄合作办学项目;2006年获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学科教学(音乐)、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6年增设表演(校企合作)本科专业。
音乐学院现有音乐学、舞蹈学、表演3个本科专业和一个中俄合作办学项目,拥有学科教学(音乐)专业、艺术硕士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学场所一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两千余万元。学院设有钢琴、声乐、器乐、理论、音乐学、实践六个教研室和舞蹈系,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68人(博士学历占比39%),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
建院以来,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专多能”(即掌握相关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扎实技能)、能够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整体构筑以教师教育专业为核心,非教师教育专业共同发展的学科结构,发展至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经过40多年几代长师音乐人的努力,学院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音乐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吉林省首批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吉林省一流专业。《合唱》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合唱指挥》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钢琴》、《视唱练耳》被评为校级精品课,“器乐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学校及学院积极倡导、鼓励科研活动,先后获批“吉剧研究基地”“东北特色音乐舞蹈文化研究中心”“音乐与舞蹈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美育创新研究中心”等省级校级科研平台,为师生从事科研活动助力。学院教师努力进取,先后获批国家艺术基金三项,先后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入围奖、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种重要奖项。
先后培养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原主任孟欣,战友歌舞团郭鼎立大校、华东师范大学陈永教授、南宁中学李浩民等中小学音乐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毕业生。学院以中俄合作拓展办学路径、建构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为地方文化发展服务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创新开展一系列美育教育探索,与26所中小学构建了共同育人联盟。积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勇担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
9.传媒学院简介
传媒学院是长春师范大学重点建设院系之一,现设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戏剧影视文学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五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072人。目前有广播电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省级优秀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2门,校级优质课4门。
学院现与凤凰数字媒体教育、吉林省国迅广告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高校与传媒行业紧密结合,深度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双方在办学、招生、就业等领域的广泛合作。
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2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博士14人(包括在读博士)。部分教师在吉林电视台、长春电视台等省内媒体兼任重要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学院目前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课题50余项,出版教材20余部,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50余篇,获省级以上获奖200余项。
学院教学、实验和科研条件优良,具有一流的实验教学环境,拥有2000余万元的实验设备,实验室面积1500多平方米。建有大型综合演播室、摄影实验室、广告设计与制作实验室、文化创意产业传播实验室、数字录音室、播音主持训练室、形体训练室、数媒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形成了数字化的信息传媒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提供了高水准的实践平台。
学院把握时代脉搏,找准人才市场,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生命线,加强管理、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的传媒人才。
10.美术学院简介
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始建于1988年,前身为长春师范学院美术系,2001年更名为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形成一定的办学规模和社会影响,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教授7人、副教授15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43人,研究生导师19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目前本科在校生14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人,是吉林省知名的艺术院系,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和应用研究型艺术人才的摇篮。
学院现有美术学、书法学、绘画、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7个本科专业和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MFA)、课程与教学论(美术)、学科教学(美术)。设有美术教育系、基础部两个系部,中国画、油画、绘画、动画、书法、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水彩、雕塑、理论、教法11个教研室。综合材料绘画艺术、书法文化艺术两个研究所。
美术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地区经济产业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先进的艺术教育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于已有的历史积淀和学科优势,坚持艺术的特色发展、融合创新,重构专业内涵,着眼于全球视野,多元拓展,构筑了当代艺术专业教学、创作、研究的新格局,凸显了专业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展势头良好,成果瞩目。
美术学院教学条件优越、实验室设备齐全,教学环境良好;专业办学理念先进、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成果丰硕。“油画教学团队”被评为吉林省高校本科优秀教学团队;“色彩”课程被评为吉林省高校省级优秀课;“油画”、“中国画创作”课程被评为吉林省高校省级优秀课;“短片创作”、“室内设计”、“图形创意”等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学院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美术作品创作资助一项、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创作资助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15项;入选全国美展、省部级展览300余人次,获奖50余项,动画作品获“金鸡奖”、政府“华表奖”及“小百花奖”;书法作品获“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作品百余篇(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并受邀赴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及韩国进行展览交流,这些突出成果为美术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美术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内涵建设,整体构筑以教师教育为核心、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共同发展的学科结构体系,并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作能力。学院积极开展课外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环境和氛围,现有3个校外教学基地、6个写生实践基地和6个企业实践基地,为学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新形势下,学院将以新的精神面貌和新的办学理念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开拓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师资和高级应用型艺术专业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1.数学学院简介
长春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是吉林省重要的数学研究与师范人才培养基地,始建于1958年,于197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时名为数学系。1999年与物理系合并组建数理学院。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于2005年数学系从数理学院分离,独立建院,称为数学学院。数学系的索光俭、师维学等学者的学术成就曾在国际数学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老一辈数学人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操已成为学院的传承。
经过60余年的积累与发展,数学学院已成为专业发展优势突出、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教科研水平迅速的提高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招收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2015年,招收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2017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吉林省专业评估中排名第5。2018年,数学学科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评吉林省高水平专业。2018年,数学学科获评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2019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评吉林省一流专业。2020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2021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成为吉林省首批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专业。
数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共4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9人;博士27人(含在读博士3人),博士后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9人。学院拥有省首批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人、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春苗人才1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吉林省数学指导委员1人、省级以上学会常务理事12人、教育部师范类认证评估专家1人、国培省培专家5人、省督学1人、校级杏坛名师1人、杏坛精英2人,柔性引进国家杰青1人、校外特聘基础教育教学名师3人。
数学学院科研教学成绩显著。近几年来,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12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检索论文150余篇,获得省级科学研究进步奖、省自然科学成果奖12项,拥有首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教学成果奖多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教研论文50余篇,承担教研课题30余项,其中教育部项目2项,出版教材10余部、打造了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和10余门校级网络在线课程。
数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含公费师范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分为代数学、泛函分析、随机微分方程、最优化理论与应用四个学科方向。另开设数学辅修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数学与应用数学第二学士学位,并承担着全校的大学数学的教学工作。现有在校本科生835人、研究生120人。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开设了卓越教师班、卓越国际教师班、创新实验班,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学院秉承“以生为本、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逐步实现了学科素养高、教学能力强、信仰坚定、能服务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育人成果显著。近几年,数学专业的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教学技能精神和创新创业活动中屡创佳绩。累计受益学生达4000多人,竞赛覆盖率超过80%。在学科竞赛中,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以上120项,数学竞赛200余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6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0多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申请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20余项,获得专利10多项。在师范类大赛,获得国家级师范生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10余项。学院先后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毕业生,主要奋斗在全国教育战线上,许多人已成长为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育领域的领导等等,成为岗位上的中坚力量。其中,多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奖章等荣誉,如“全国优秀教师”姚金凤、“全国教育专家”刘春枚、“全国劳动模范”赵桂梅等一批杰出基础教育教师。此外,还有许多毕业生通过深造成为高校知名学者、博士生导师、专业带头人和各领域的领头人。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也为数学学院赢得了良好声誉。
经过几代数学人的不懈努力,数学学院继承学校的红色传统,发扬德育为先、甘于奉献、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向着国家一流学科的目标迈进!
12.物理学院简介
物理学院是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最悠久的主干院系之一,始建于1959年,1986年开始招收物理学本科生,现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科学教育3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和科学教育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科学教育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物理学和科学教育专业为“十二五”吉林省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学院具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拥有学科教学(物理)、科学与技术教育2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建有吉林省光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中国教育科学院&长春师范大学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以及多门省级优秀课程。
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581人,研究生53人。全院教职工46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博士在读2人,硕士生导师18人。教育部“科学学科国培专家库”专家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省领军人才2人(D类人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创新创业人才1人,吉林省“春苗人才”1人。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成果奖、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等近三十项。
物理学院现有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光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省级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现有普通物理、近代物理、模拟电路、电工、教法、科学探究、科学教育、通用电子技术、发光材料、高温高压等10个实验室;光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有透明陶瓷激光材料、新型发光与显示材料及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实验室。两个中心总面积4200平方米,实验场地能够满足本科和研究生实验教学和科研的要求。两个中心现有千元以上仪器设备3586台套,总价值3047万元,仪器完好率在95%以上。
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物理学院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次获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吉林赛区一等奖,吉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等奖,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一等奖。学院高度重视师范生的培养,拥有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团队,多次在全国性师范生教师技能比赛上获奖,比如,2017至2019年学院累计派20名学生参加全国师范生教师技能大赛,获一等奖达10人次。学院具有良好的学习风气,近三年考研率在30%以上,就业率在80%以上。三十多年来,学院以治学严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也为国家科研院所、重点院校输送了许多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高层次人才。
13.化学学院简介
化学学院现有化学、环境科学2个本科专业和商检技术1个专科专业;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专业2020年成功获评国家一流专业,化学学科为吉林省高等学校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A类、化学专业为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学院现拥有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优秀课程,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时还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1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0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0人。化学学院把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作为学院发展的两翼,全面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工作进程,努力为国家和吉林省地方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14.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1986年,长春师范学院正式建立生物系,设置生物科学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1997年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增设生物技术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2005年2月,在生物系基础上正式成立生命科学学院,2013年长春师范学院升格为长春师范大学。经历30多年的艰苦创业与励精图治,学院秉承“学无止境、行为师表”校训,依托百年长师的整体优势和学院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双一流”建设为指引,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学科和师资建设为重点,加快学科与专业建设,使学院发展成为学科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生命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基础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有教职工51人,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29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实力强、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在册学生721人,其中专科生91人、本科生579人、硕士研究生51人。毕业生以扎实的基础理论、熟练的实验技能和勤奋的敬业精神,深受国内基础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学院注重专业内涵发展,着力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2个本科专业和药品生物技术1个专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品牌专业”,2018年被认定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立项建设专业”,2019年被评为吉林省一流专业。拥有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门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优秀课。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吉林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5个科研平台(吉林省长白山天然药物化学与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功能生物分子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应用生态工程实验室、功能生物分子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科技厅粮食深加工研究所)。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强化学科特色发展,进而提高学科整体实力水平。2018年生物学科获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B类”。生物学科为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4个二级学科招收和培养学术型硕士。还有教育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生物)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和教研课题79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94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77篇,获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等各类奖励75项。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近500人次,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1项,国家级二等奖72项,国家级三等奖28项,省级特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8项,省级二等奖48项,省级三等奖59项,省级优胜奖6项。
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现有国家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国首批建设单位人工智能两个本科专业和数字媒体、计算机应用两个专科专业。学院拥有一支年轻而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在读博士5人;教授9人,副教授25人,省拔尖创新人才4人。学院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物联网工程及人工智能技术三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学院拥有省级计算机实验示范中心(下设19个实验室,占地面积2400m2)、省级重点实验室、省优秀教学团队、省工程训练中心、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省转型示范集群、省“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近三年来,学院承担教科研课题2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10余篇;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省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名师、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省级金课、省级一流课程、省精品在线开放课16项;学院充分发挥新工科优势,获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一项,积极与科大讯飞等优势企业共建,在吉林省内外拥有多家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实习环境,同时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力度,使应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2%以上。
16.地理科学学院简介
地理科学学院现有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3个本科专业和工程测量技术1个专科专业。学院拥有一支年轻而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博士21人,在读博士3人。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主持省级项目41项。拥有地理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招收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地理)四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学院设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应用地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工程测量技术等5个教研室和1个地理实验教学中心。其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十个实验室和拥有一个标准配置的地理专业教室。实验室总面积达111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865.5余万元,共计636台件。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设定课程的同时,还经常开展与专业结合的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近三年考研率和就业率居学校前列。
17.体育学院简介
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创办时间较早,发展速度较快的学院之一。最早于197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学生,1984年获批招收四年全日制本科学生,是全国首家进行体育专业招生改革与人才培养的试点单位。
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学科教学(体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1个。体育教育专业2018年被认定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立项建设专业”,2019年被评为吉林省一流专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5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5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
体育学院目前设有体育系、运动系、公共体育部、竞赛训练部。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一流课程1门,优秀课3门,多年来,体育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与训练,近五年发表核心及以上级别论文100余篇,承担课题136项,出版著作、教材16部。在冰雪、球类、武术、田径、健美操等竞赛项目上成绩斐然,获国际比赛前八名50余项,全国比赛前八名100余项。培养了奥运冠军周洋、亚洲冠军王春丽等一批世界级名将。
18.工程学院简介
工程学院为吉林省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二级分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车辆工程(吉林省一流专业、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智能制造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1个专科专业;拥有机械硕士和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博士学位教师7人,在读博士生4人,高级职称教师14人。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1人,吉林省B类人才1人,D类人才2人,硕士生导师10人。
学院下设3个教研室以及实验教学、工程训练、科技创新创业和职教联盟协同育人等4个实践教学中心。拥有两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稀有金属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智能制造装备研发与检测工程研究中心。实训室总面积4400平方米,设备总值5000多万元,校外实习基地15个。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建人才培养有特色、教学质量重内涵、学科建设上层次的新型工科学院。
19.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吉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长春师范大学首批师范专业之一;现有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基地、吉林省廉政教育研究基地、吉林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和性别文化研究所,2个吉林省名师工作室。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立于1978年(两年制专科)。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已有21届毕业生,累计毕业生人数1300余人,现在校本科生235人。旨培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师德修养,厚实的哲学社会科学底蕴,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较强的师范技能,热爱基础教育,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基础教育师资;具有基本学术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为进一步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47人(包括参与教学的专职研究人员),其中教授(包括研究员)10人,副教授18人,讲师(助理研究员)19人,具有博士学位30人,硕士学位8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3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家2人,吉林省师德标兵1人,长春市师德标兵1人,长春市第五批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长春师范大学杏坛名师2人、杏坛精英1人。